指甲凹凸不平?灰指甲的典型表现!
来源:南京肤康皮肤病中医研究所
指甲表面凹凸不平、粗糙增厚,或是颜色发黄、灰白,这些变化常被误认为是“缺钙”或“外伤”,但若伴随指甲分层、脱落,甚至散发异味,很可能是灰指甲在“作怪”。灰指甲并非单纯影响美观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传染其他指甲或皮肤,甚至引发嵌甲、甲沟炎等并发症。
灰指甲的“真面目”是真菌感染。指甲虽坚硬,但甲板与甲床间的缝隙、外伤后的微小裂口,都可能成为真菌(如皮肤癣菌、酵母菌)的“入口”。真菌在指甲内繁殖,分解甲板中的角蛋白,导致指甲结构被破坏,出现增厚、变形、凹凸不平,颜色也会因真菌代谢产物变为灰白、黄褐或黑色。免疫力较低者、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或常做美甲的人群,更易被真菌“盯上”。
灰指甲的“伪装”需警惕。除了凹凸不平,灰指甲还可能表现为指甲与甲床分离(甲剥离)、指甲边缘碎屑堆积、甲板萎缩变薄等。部分人误将灰指甲与银屑病甲(指甲有顶针样凹陷)、甲营养不良(指甲薄脆、易裂)混淆,但后者多无真菌感染,且常伴随皮肤或全身症状(如银屑病患者的红斑、鳞屑)。若指甲变化持续超过2周,或伴随瘙痒、疼痛,需考虑灰指甲的可能。
灰指甲的干预需耐心。真菌藏在指甲深层,外用药物难以渗透,单纯修剪或涂抹药膏效果有限;而口服抗真菌药物需按疗程服用,且可能对肝脏有一定负担,需定期监测指标。日常需保持指甲清洁干燥,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剪、拖鞋,减少真菌传播风险。
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灰指甲的恢复周期较长,指甲生长速度约每月3毫米,完全替换需3-6个月,手指甲比脚趾甲更快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建议,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方法,同时注意观察指甲变化,若出现红肿、渗液等异常,需及时调整护理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