凸起的红色疤痕是增生还是疙瘩?
       来源:南京肤康皮肤病中医研究所 
          一、外观“密码”:颜色、形状与质地的差异
 
  凸起的红色疤痕若边界清晰、表面光滑,质地较硬且随时间逐渐变平,多为疤痕增生初期的表现。这类疤痕通常因皮肤损伤后胶原纤维过度合成引发,常见于手术切口、烧烫伤后。而疤痕疙瘩则像“顽固的凸起”,常超出原始伤口范围,呈不规则形状,表面可能伴有毛细血管扩张,质地更硬且触感粗糙,甚至伴随轻微刺痛或瘙痒。
 
  二、生长“轨迹”:速度与范围的线索
 
  疤痕增生多在伤口愈合后1-3个月内出现,生长速度较快但逐渐趋于稳定,最终可能停止扩张或缓慢变平。疤痕疙瘩的生长则更具“侵略性”,可能持续数年,甚至在无明确外伤的部位(如胸背部)自发形成,像“蔓延的藤蔓”般不断向外扩展。若发现疤痕在半年后仍持续增大,或范围明显超过原始伤口,需警惕疤痕疙瘩的可能。
 
  三、部位“偏好”:高发区域的暗示
 
  疤痕增生常见于皮肤张力较大的部位,如关节、肩背或下颌,这些区域的活动会反复牵拉伤口,刺激胶原纤维过度增生。疤痕疙瘩则更“青睐”皮脂腺丰富的区域,如耳垂、胸前、肩部,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或激素水平波动有关。例如,打耳洞后耳垂出现持续增大的红色凸起,或胸前小伤口演变成大片硬结,多是疤痕疙瘩的典型表现。
 
  四、触感与反应:疼痛与瘙痒的信号
 
  疤痕增生初期可能仅有轻微瘙痒,触碰时质地较软,随时间推移逐渐变硬。疤痕疙瘩则常伴随明显不适,如灼热感、刺痛或持续性瘙痒,尤其在温度变化、情绪波动或进食辛辣食物后加重。若疤痕区域对触摸、摩擦或温度变化异常敏感,甚至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,需更关注其性质。
 
 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您:凸起的红色疤痕需结合外观、生长速度、部位及症状综合判断。若疤痕持续增大、超出原伤口范围,或伴随剧烈瘙痒、疼痛,建议及时就医,早期干预可更好控制疤痕发展,改善皮肤外观与功能。